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原標題:【芯版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處布局關鍵期,爭做“智車之城”各地“攻芯”有術
12月8日消息: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車聯的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與道路的協同發展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高地。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在9月舉行的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正處于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關鍵時期,其蓬勃發展將帶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領域深刻變革。我們將堅持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路線,強化創新驅動、優化政策供給,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進程?!?/p>
2018年12月,工信部曾發布《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預計到2020年,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將能夠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的用戶滲透率將達到30%以上。
近年來,我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銷量超288萬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據了解,目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輛,較2016年上漲1.5倍,已形成市場規模為引領、技術水平不斷迭代、產品功能不斷創新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業態,并逐步推動智能網聯核心產業從培育期進入市場化階段,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車用操作系統、大算力計算芯片、激光雷達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地方政府也在加快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目前,我國相關主管部門已經協同制定了大量頂層設計與規劃,明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目標與體系任務。不僅如此,地方更是積極制定產業支持政策,推動國家車聯網先導區、自動駕駛示范、基礎設施建設等全方位發展。北京、武漢、長沙、上海、深圳、天津、無錫、安徽等地,都在不斷加速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領域的發展,業內普遍認為,目前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經開始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北京作為率先在國內設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的城市,適度超前并系統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商業運營服務以及路側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等政策體系。目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圓滿完成了1.0階段和2.0階段的建設任務。示范區329個智能網聯標準路口,雙向750公里的城市道路和10公里的高速路,實現了車路云一體化功能的覆蓋。在此基礎之上,北京市將全面加快示范區3.0建設的步伐,推進周邊100平方公里的建設并拓展完成全市500平方公里的示范區擴區工作。
而從批復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城市看,目前,我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包括江蘇(無錫)車聯網先導區、湖南(長沙)車聯網先導區、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重慶(兩江新區)車聯網先導區。
以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為契機,天津出臺了《天津市車聯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支持產業聚集發展。目前在天津濱海新區、武清區、津南區等區域,車聯網產業都有了較為顯著的提升。今年1-8月,車聯網產業鏈17家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5.5%,高于產業鏈平均水平。
據介紹,無錫現已聚集車聯網核心企業150余家,涵蓋了傳統車輛零部件、智能化終端和芯片、整車制造、路側設備、車路協同系統集成、車聯網平臺及服務、其他產業配套等各個環節,2021年產業規模達260億元。
近年來,重慶加速推進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創新應用,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優勢。長安汽車、長安福特、賽力斯等整車企業已推出多款智能網聯產品,部分整車企業已具備有條件自動駕駛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集聚了北斗星通、恩智浦、大唐高鴻智聯、中科創達等智能網聯核心部件企業,建成交通運輸部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重慶)、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等測試示范項目。
利好政策下的“芯”挑戰與“芯”機遇
車聯網是一個有著龐大上下游、能夠關聯多條產業鏈的長鏈。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仍有急需突破的核心關鍵技術,城市不僅需要自動駕駛企業,同時也需要核心配套業務,像線控底盤、激光雷達、汽車芯片、操作系統等行業企業。
多方密集出臺支持舉措,搶抓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發展機遇,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布局。與此同時,集成電路企業對加大汽車芯片相關領域政策支持的“呼聲”也在增多。
在10月13日舉行的2022年無錫市集成電路設備和零部件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合作沙龍上,企業反映,希望政府主導產業政策加大覆蓋面,尤其是當前國產替代發力較大的汽車電子產業,能夠在政策和資金層面上支持企業參與車規級產品認證,提升無錫企業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希望政府有針對性的招引企業,特別是功率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的模組和方案商,進一步完善芯片到整車之間的產業閉環。
中國汽車產量幾乎占世界產量的1/3.但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10%,對于中國來說,有很大的空間去追趕。在產業層面,車企也在通過產業鏈協同,合力破解芯片難題。
2022 年1 月底,上汽集團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開展專項合作,聯合發起數10 億元規模的汽車芯片專項基金,推動中國車規級"芯片"發展。
今年3月,中國信科集團和東風汽車公司攜手設立武漢二進制半導體有限公司。5月,由東風公司牽頭,9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攜手組成的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在武漢經開區啟動運行,將通過“汽車+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之間的強強聯手,加大車規級芯片全產業鏈攻堅力度。據悉,目前湖北首款動力安全域車規級MCU已完成研發,只待通過車規認證便可量產投用。
車規級芯片作為汽車產業核心關鍵零部件,決定著中國未來汽車市場的走向。對此,多地在政策層面不斷加碼,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出臺的相關汽車政策里“車規級芯片”被頻繁提及。
7月,《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提出,開展協同創新,推動車規級芯片設計、測試和生產,支持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整機控制三大平臺以及“三電”核心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
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緊盯新技術突破,構建自主配套的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體系。聚焦車規級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達、車載操作系統、智能計算平臺、線控執行系統等關鍵領域,組織實施一批攻關工程。
10月,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深圳市關于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推動關鍵技術攻關。支持車規級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機器視覺、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領域,車用無線通信、云服務終端等網聯化領域,車規級MOSFET、IGBT、MCU等半導體領域,先進動力電池、電機系統、電控系統等電動化領域技術研發,按參與主體項目研發投入的40%予以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資助。
整體來看,盡管隨著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技術不斷創新活躍,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但大規模商業應用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需要進一步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政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